----------一位单亲母亲的育子良方
在我怀孕期间,丈夫有了外遇。这个消息击碎了我的心,所以在孩子生下来不到一年,我就果断地结束了这段痛苦的婚姻。时隔12年,当我回忆起这些年一路起来的情景,除了无限的感慨,更多的是骄傲和欣慰--我并没有因丈夫的背叛而变成一个怨妇,相反,我努力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我的心灵和儿子在一道健康地成长。
孩子成长路上现实的难题
离婚后,我就一直带着儿子跟父母一起生活。我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前夫每月都会给我们扶养费,而且有时还会给孩子买一些东西,所以我在经济上并没有问题。但经济上的宽裕并不能让我无忧无虑,如何培育儿子健全的人格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直让我牵肠挂肚。
我知道孩子最好在7岁以后就和父母分室而居,至少也应分床;我更知道由于单亲母亲对孩子过分的爱,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分不清母爱和情爱的界限,造成孩子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断奶”,所以我有意地不跟儿子过分“亲近”。
但是,儿子毕竟长期跟着我和外公、外婆生活,我担心他在这个没有父亲的家庭中会出现性格方面的缺陷。有研究显示,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亲形象的儿子如果母亲没有相应的关注,结果会使孩子在性别角色确认上出现困难和混淆,表现出“男性女性化”的倾向,在性格上会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胆小、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问题,给他的人格塑造及以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现在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提前了,如今的小孩成长环境和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他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他感到好奇的东西。现在黄色网站那么多,什么“裸聊”、“网婚”,都会刺激着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不给儿子讲下面的性知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抢先攫住孩子的心。
性教育,在循序渐进中前行
但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帮助他平衡地度过青春期呢?在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后,我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的工作,事实证明效果还不错。
首先,帮儿子确立、强化性别意识。在家里,由于缺少“壮劳力”,我有意让儿子和我共同完成许多事情。如,电脑坏了,我就和儿子一起抬着电脑主机,坐公交去维修。我不是打不起出租车,而是想刻意锻炼儿子,培养他男子汉的责任感。现在,他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了,逐渐有了保护妈妈和外公、外婆的意识了。
其次,我让男性亲属给儿子讲解性知识。我弟弟已在美国定居,但每年都回来看望父母。最近这次回来,带来了国外青春期性教育的书籍和光盘,并主动给孩子上了第一课。弟弟走后,我接着给儿子讲。开始,儿子表现得比较沉默,似乎还觉得有些尴尬。但渐渐地,他就自然了,也能主动提一些问题了。后来,我甚至学着光盘中讲的方法,用香蕉做模型,教会了儿子正确使用安全套。现在,关于遗精、自慰、与女同学交往等问题,我们都能够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了。
再次,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比如,让孩子知道哪些肉体接触是正常的,哪些是禁忌的,如果有人企图以令人不安的方式触摸他们的身体,他们应学会躲避;即使发生一些意外,也应告诉孩子,这并不是孩子自己的错,要帮助孩子镇定下来,给孩子以安慰、鼓励,而不是惩罚。
用爱给孩子培育健康的心态
对于前夫的背叛,我早就从怨恨中解脱出来了。其实,外遇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所以我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抱怨、指责过前夫。相反,当儿子问起我们为什么分开时,我这样回答他:“我们曾经相爱过,但就像一首歌的歌词唱的那样,相爱容易相处太难,所以现在就分开了。但你依旧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和见证,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
在这方面,我是耳闻目睹过不少教训的。生活中,有些单身母亲因为在婚姻生活中受到过伤害,造成她们对婚姻、对异性持有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比如,告诉孩子“爸爸不要我们了”、“男人都很坏”,还反复强调自己的不幸,等等。这都容易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和不信任感,让他产生不安全和被抛弃感等消极心态.还有的单亲母亲,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她们本意是想让孩子别忘了母亲的养育之恩,但实际上却容易造成孩子忧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责等心理。给未来的生活投下沉重的阴影。
一般而言,带着儿子的离婚女人是不容易再找对象的。我从来没有那种“为了儿子而不再结婚”的念头,如果周围有朋友给我介绍合适的对象,我都会征求儿子的意见,而且还会在时机成熟后让儿子与对方见面。我知道,如果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会使得在对孩子的性教育中许多细节的具体实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亲属的帮助,也很难弥补父爱缺失对孩子的影响。而且,再婚对于单亲母亲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进一步说,如果母亲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压抑,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发展难免不受影响。
现在,我很高兴,我的男朋友终于通过了儿子的“考察”,他俩已经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