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一见面寒暄过后,三句话不离自己的男友、老公、工作、生活、孩子,认识三天后,她所有的生活细节基本上你都能如数家珍。但是交往长了你却会发现,她们不停赘述的故事竟然不少是臆想的成份,失之偏颇,甚至真假难辨……当个人生活成为自己或津津乐道或喋喋不休的谈资,倾诉就成为一种强迫,不仅倾诉者本人不能自已,作为听众也常感身不由己;当谈话者或激情四溢或满怀幽怨的痛说革命家史,对方却感觉她们不过是在不停的咀嚼一块儿已经没有味道的口香糖。越说越渴,越渴越说的怪圈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心理动因在作祟呢?
自我完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符号化的自我,无论骄傲还是悲惨,无论是优胜者还是受害者。由于自我完成更容易在这些符号被他人认可的时候发生,所以当人们想要获得某种身份的时候就非常想为自己的符号化行为找到一个听众,所以倾诉狂人总在随时寻找下一个猎物,她们还总是热烈的说服对方相信她们有某种特征(如有钱、幸福甚至痛苦等),即使这样做会给对方不好的印象。因为在此时,讨人喜欢已经不是她们的目的了。相反,她们更渴望的是为自己的身份寻找社会证实。为此当事人可能从单一的符号化视角看待生活,只看见强化自己身份的证据,最终自说自话,生活在自己编造的“事实”中,并信以为真。
疏解焦虑:不断倾诉的欲望还来自深深的焦虑。对于通过不断倾诉来提高自己的人,这一焦虑来自对自身价值的不确认,她们喜欢社会比较并以此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但是社会比较是一把双刃剑,比下有余的同时她们也常常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中,这自卑又促使她们不能闭嘴。而如祥林嫂式的不断重复自己悲惨故事的人,同样是陷入对自身生活和命运的焦虑中。因为无力解决问题,她们习惯了通过不断的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绝望和痛苦,将内心矛盾外化,最终成了她们唯一熟悉和使用的应对问题的方式——至少在说的当下她们的焦虑暂时缓解。
获取认同:对于过度倾诉者,听众不过是她们验证自己身份的目击者。她们只关注向他人证明自己拥有某个希望的身份,而不顾别人的愿望、需求和潜在反应。但是,即使完全忽略别人的感受,她们依然渴望得到积极正向的反馈。别人的艳羡或者同情,让她们感到优越或者结盟,从而更加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想象,即便对方的一切反应都是出于礼貌的客套。
越诉越勇:无视别人感受的重复或过度倾诉,容易引发人际关系的紧张或者让周围人的避之不及。听者也大部分会因耳朵里长了厚厚的茧子,而陷入审美疲劳或者情感反应淡漠。这时过度倾诉者有可能会把这些理解为自己的言语或者倾诉内容缺乏足够的冲击力,而开始变本加厉甚至添油加醋,主观臆造。于是,真实和幻想的界限变得不再分明,最终连说者自己都难辨真假。 慢性成瘾:最终过度倾诉成了倾诉狂人获得多种满足的唯一途径,虽然并不能真正的改变她们的出境,但却是最简单直接的出口。当她们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情节中,强烈的沉浸体验将她们完全包裹,此刻除了她们与自己的故事其它的似乎都不存在了。正是这种“活在当下”让她们信以为真,并且隔离了焦虑、恐惧和内心的不确定。无论是优胜者还是受害者,无论是羡慕还是同情,每一种确认都让她们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我肯定”。倾诉成了制造幻觉的毒品。
如何走出越说越渴,越诉越苦的怪圈?
1.建设性的倾诉方式:倾诉本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但是这种类似“心理呕吐”的方式却有害无利。不仅最后搞的自己习惯性呕吐,而且还会影响与周围人的关系,毕竟谁也不愿意总当别人的污物桶。所以习惯过度倾诉的人可以尝试通过文字比如日记、书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书写的过程就是整理与反思的过程,而且当那些情节与情绪铺陈在纸上,当事人可以通过第三只眼来重新审视和大量自己的处境。
2.从倾诉到行动:习惯性倾诉者要明白反复的倾诉并不会让问题自然解决,也不会增强,甚至会削弱行动的动机。把喜欢倾诉的问题列出来,看看解决问题的大目标能够分解为几步走的小目标,那些事情是最容易和可控的,定出有时间限制的具体行动目标,并每次与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讨论计划进展。
3.寻找生活乐趣:倾诉似乎成了过度倾诉者最大的生活乐趣来源,她们已经无法从生活中的其它方面获得自我价值感或力量。所以从生活中的其它找寻实现自我的价值机会也非常必要,无论工作还是兴趣爱好,能够自得其乐是快乐生活的根本,而且兴趣爱好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倾诉欲到来的时候转移注意力。
4.改变视角:倾诉者往往沉浸在自身对事实的解读中而难以自拔,她们多坚守着僵化甚至消极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出发,她们总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认识和观点的正确,进而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理解方式。所以在倾诉以前是否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同一个故事,如何从故事其它当事人的角度来解读故事,故事又是怎样?
5.自检倾诉内容:每次跟别人倾诉的时候,请在倾诉的当下省察一下自己是否跟同一个人反复的说着同样的话,而没有任何改变或者进展。完全重复的内容会让曾同情你的听者感到挫败,曾经羡慕你的听者感到厌烦,进而影响到你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越诉越无可诉之对象。
不做倾诉狂人的垃圾桶 1.尝试理解:无论是打压别人寻求优越感的“可恨之人”,或是赚取眼泪换取支持的“可怜之人”,她们都有背后的原因,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她们。
2.直接Say No!:找理由或者借口比如,“我很忙,抱歉,下次吧”,“我今天心情也不好,改天再听你说。
3.故意忽略:减少你做出的回应或者情感反应甚至适当的走神(比如,眼神犹疑),通过肢体语言等信号让对方自觉无趣,热情受挫。
4.适时提问:“你这次跟我讲的好像跟上次相比毫无进展,这是为什么呢?”;甚至在一开始察觉到对方的苗头时就直接主动发问,“从上次你跟我说完,你都做了些什么?”;帮助当事人从倾诉引向行动。
5.打断话题:通过打断对方,来重新掌握话语主动权,比如,“你说的这个我也有同感,……”,或者直接打岔,“嗯,对,我上次听你说来着。对了,你觉得油价还会涨么?”
心灵的港湾 精神的家园
蒙阴馨雨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 13053925034
地址:原星海艺术学校(县劳动局东聚园大酒店后50米)
|